近年来,信息工程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,将价值塑造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,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,紧抓教师队伍“主力军”、课程建设“主战场”、课堂教学“主渠道”,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,在专业建设、课程建设、课堂教学等教学改革活动中凝练形成了“融合创新、实践驱动、协同育人”的课程思政建设特色。
建强教师队伍“主力军”
一是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意识。引导广大教师树立“课程思政”理念,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,充分运用专题培训、专业研讨、集体备课、示范课观摩等手段,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,创新课堂教学模式,不断拓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和途径,把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、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。
二是强化教师课程思政培训。将课程思政培训纳入教师能力提升培训体系,覆盖全体教师。通过岗前培训、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、院本培训等活动有效促进课程思政元素挖掘、课程思政有机融入、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设等。
三是强化教师课程思政实践。各专业定期开展课程思政集体教研活动,发挥团队合力,凝聚集体智慧,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,分享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资源,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,全面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。网络与新媒体教学团队在2020年被评为“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”,《微视频创作》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保定学院优秀教学团队。
3年来,通过网络培训、院本培训、思政示范课等形式参加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人数累计300余人次,有力促进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主动性、积极性。
建好课程建设“主战场”
将课程思政纳入人才培养方案,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内容重点,并结合我校红色传统文化、西部支教精神,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元素,找准不同类型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切入点,遵循规律,有机融入。我院精选精育示范课程,结合专业特点思政与专业深度融合,建立了“专业—课程—课堂”三级课程思政示范体系,以点带面,稳步推动课程思政改革。
一是立足学科特色和优势,将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。
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立项了河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——《微视频创作》,该课程建设经历四个周期,形成了一套稳定的教学体系,授课模式已经成型。实践主题内容逐年更新,从“厉害了我的国”、“雄安文化”到百年党建“理想照耀中国”,每一届学生参与的主题项目都紧跟时代主旋律。在视频创作过程中,与百年党史的亲密接触、与传统文化的直接对话,都通过镜头变成影像刻画在学生心中,既提升了专业技能,又实现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的效果。同时,创作的作品在学习强国平台等各级别赛事中多次获奖,既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,又丰富了课程思政建设成果。
教育技术学专业结合师范专业课程特点,多方面多角度融入思政元素。深刻挖掘社会热点、历史典故、本地红色事迹和身边鲜活事例,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,把课程思政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,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育人完美结合,实现教书育人。《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》课程,结合我校西部支教毕业生的鲜活事迹,引领学生感悟“西部支教”精神,在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过程中,树立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的使命意识。
二是注重学生的学思结合、知行统一,在探索实践中增强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物联网工程专业和物流工程专业,在课程中融入爱国、爱岗、工匠精神的典型案例,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,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。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、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,结合抗击疫情、建党100周年、助老助残等开发服务机器人、党建语音小助手、助老机器人,学生在实践过程中,加深专业知识理解的同时,也感受到自己的社会使命和责任担当。
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结合我校红色传统文化、西部支教精神,在《VR全景技术》课程中有机融入校史和西部支教精神,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,制作并完成了《VR全景校史馆》《VR全景西部支教馆》等作品,在指导学生作品的同时,有机融入家国情怀、学以致用、工匠精神、科学思维、伦理道德等思政元素,支持和引导学生树立勇于拼搏、敢于挑战、富于创新的精神,培养学生精益求精、协作共进、持之以恒的“工匠精神”。
用好课堂教学“主渠道”
一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。以学生为中心,把课程思政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的各领域、各环节,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、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,实现专业知识与理想信念、品德修为、文化自信等的内在融合。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引导学生深入思考,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使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无缝对接,切实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。
二是培育推广示范课堂。信息工程学院重点培育打造了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,依托课堂观摩、经验交流、现场指导等方式推广示范课堂,逐步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。
目前,信息工程学院拥有省级一流专业2个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、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、省级课程思政课题1项、省级精品课1门、校级一流课程7门、课程思政案例9项。